
民心穩(wěn),人心就穩(wěn),社會就穩(wěn)。
城鄉(xiāng)接合部,往往因為社情民意復雜,成為社會矛盾突出的代名詞。
這樣的情況,在北湖區(qū)北湖街道同心橋村早已成為過去時。近年來,村“兩委”堅持黨建引領,深入推進片組鄰“三長制”工作,不斷創(chuàng)新基層社會治理,推行“沒事常聯(lián)系、有事好商量、遇事有人幫”的“三事”工作法,走進老百姓“朋友圈”,切實為百姓提供優(yōu)質精細化服務。
“相比于以往遇事無處說的情況,現(xiàn)在是大事小事隨時隨地能反映。”同心橋村村民黃外雄對村里“三事”工作法稱贊不已。
該村先后獲評湖南省文明村、郴州市第四批“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”,實現(xiàn)了連續(xù)多年刑事案件零發(fā)案、治安矛盾零上交、村民零集訪的“三零”工作績效。
“朋友圈”里常聯(lián)系
“陳家組的鄉(xiāng)親們,晚上7點30分陳家老灣子板凳夜話,不見不散!”8月13日下午,同心橋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陳良清在村民微信群里發(fā)出邀請。
晚上7時26分,30多名村民如約而至。
“我們組第一次召開板凳夜話時,大家還有所顧慮。結果大家提議的建百姓大舞臺、修水渠、修路的事,村里很快就辦好了。后來再開板凳夜話,大家積極性就高了?!贝迕耜惲夹壅f。
“以前坐在辦公室里等問題,現(xiàn)在是走組入戶解決問題?!标惲记逭f,現(xiàn)在與群眾交流、為群眾跑腿干實事的時間比以前多多了。
今年,同心橋村圍繞“為民服務”做了新要求——村干部坐班變值班,工作地點由室內到戶外。
為增加與群眾聯(lián)系機會,暢通群眾訴求渠道,讓百姓暢所欲言,打開心結。村委會在完成處理好事務性工作外,僅安排1人值班,其余人員全部下到包干片組走訪群眾、聽取民意,充分發(fā)揮黨員干部和68名片組鄰“三長”常態(tài)化聯(lián)系服務群眾機制,通過入戶、駐村、茶余飯后聊家常等方式,隨時聽取村民想法訴求。
在一次日常走訪中,村干部陳盛良無意聽到村民賀某抱怨了一句:“再也不想和鄧家兄弟有交涉了?!?/p>
“怎么回事?”“占了我家山頭,我虧大了?!?/p>
村干進一步詳細了解情況得知,這是一起山林糾紛事件,但因為歷史久遠,責任山到底如何劃分大家都不清楚。
于是村里找來了當時經辦分山的相關人員了解情況,并現(xiàn)場查勘,由村里調解委員會召集協(xié)調,終于弄清界線,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(guī)和歷史事實,確定鄧家老三占用賀某1畝耕地,賀某需補償1700元購苗費和人工栽種費給鄧家老三,畝內苗木歸賀某所有,妥善化解了鄰里矛盾。
“有些問題,如果不是經常走訪,跟村民交上朋友,他可能就不會跟你說了?!标愂⒘颊f。
“朋友圈”里好商量
在同心橋村黨群服務中心,專門設置了一間議事廳,每月定期開放議事匯聚人氣,理清群眾最關心的治理痛點難點問題,引導居民全程參與,自主解決轄區(qū)公共難題。
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是這幾年群眾訴求最強烈的問題之一,去年3月有村民提議,如果村里有個百姓大舞臺就好了。
“這個主意不錯!”村“兩委”收到反映一致表示,群眾有需要,我們要把它辦好。
同年9月,通過廣泛征求民意,按照“四議兩公開”程序、公開招標等方式,百姓大舞臺開始建設,并于今年5月,正式投入使用。
同心橋村積極探索鄉(xiāng)村議事機制,成立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、建房委員會、紅白理事會、老年人協(xié)會等基層議事平臺,安排人大代表、村組干部、社區(qū)民警、法律顧問等多元力量參與村級社會治理,讓村民能“精準”反映問題,村里也好“精準”解決問題。
“小問題也有可能變成大沖突?!蓖臉虼妩h員黃原春說,只有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,真心實意溝通,才能真正做好基層矛盾調解工作,做好群眾的服務員。
此外,該村還建立矛盾糾紛信訪維穩(wěn)工作機制,著力構建小事不出組、大事不出村的常態(tài)長效基層治理格局,實現(xiàn)多年刑事案件零發(fā)案、治安矛盾零上交、村民零上訪,群眾獲得感、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“朋友圈”里朋友幫
“學校就在家門口,卻要繞著大路走20分鐘,太不方便了,請村里幫助解決!”今年6月上旬,同心橋村雞咀橋組黨員鄰長鄺禮平接到村民電話,反映通行難問題。
收到反映后,鄺禮平立即向村民了解詳細情況,收集反饋意見。
“橋頭的小路拉通就好了”“這條路距離近,就是沒有路燈”通過現(xiàn)場走訪,鄰長將村民意見逐一記錄,并向組長進行反饋,村“兩委”片長收到組長情況報告后,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前往鋪設,進行道路暢通、硬化、路燈照明安裝等作業(yè),前前后后忙活2天半,這條4米寬100米長的小路變身成了村民的“放心路”。
在同心橋村,黨員、鄰長、組長、志愿者、村干部等,都是老百姓的好朋友,朋友遇上事了,好朋友一定幫!
65歲的村民楊根云,肢體殘疾,屬于生活困難群眾。黨員楊紅青號召志愿者定期開展上門服務,提供理發(fā)、健康面診、衛(wèi)生清潔等服務。
這兩天,村民李女士因為家庭瑣事問題又和婆婆起了沖突,了解情況后,志愿者楊曉蓉及時趕到,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,化解了婆媳糾紛之間的矛盾。
在一個個村民議題、項目的實踐中,村里發(fā)現(xiàn)、商議、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,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也日益高漲,集體意識不斷強化。
同心橋村的“朋友圈”越來越大。在黨員示范帶動之下,村民自發(fā)成立志愿服務隊伍9支,200余名村民志愿參與巡邏、護綠等村級公共事務。
如今,同心橋村家家戶戶環(huán)境干凈整潔,村里氛圍和諧親切,村民們“同心向善”的精氣神越來越足。
作者:王路莎 劉奕辰
責編:孫雨桐